第七十八章:异星仙国(三)(1 / 2)

清国虫叹 汤术仙 1779 字 1个月前

“呵,为父也不过道听途说,不曾亲眼得见啊…”玉呤珹道:“今日早些时候,有人报曰,此番新君登基之时,半空陡现一条五色巨龙,长二十余丈,身周弥漫雷电之力,裹挟狂风,竟于倏忽间将陛下掳去,后幸有孔相国当机立断,率文臣武将数十员,至高空与那巨龙争持,那时只见得风云色变,全然不知详情,所幸一炷香后,便见百官拱卫圣驾安然回宫,登基大典亦就此草草收场,此后虽也传出大赦天下、减免赋税、休沐三日等益政,却是始终紧闭宫门,不容人入内探望、问询。此事我虽只耳闻,但事关重大,料非戏言啊。”“五色巨龙!?”玉锦笙面色凝重道:“它怎生模样?现身之时有无大雨倾盆、白光刺目?期间可曾听闻如魔之音?”玉呤珹闻言微笑道:“为父不过转述,不知此中详情,倒是你,夜色已深,该当养精蓄锐,以待明日‘加冕之验’。倘不慎败落,则继位之选将再行商榷方可。”玉锦笙闻言微一踌躇,而后道:“父王所言极是,儿告退。”语毕,起身退出此间。

待得他自那高达七百丈的山形建筑顶端飞身降下时,但见明月高悬,二更已过,而玉锦芸却当真立于原位等候,玉锦笙来到后者身前,道:“阿芸,无碍了,父王宽仁,不究我之过错,明日只需通过‘加冕之验’,我仍可为王。”玉锦芸点头道:“与我所料无差。至此方可安然入梦。”玉锦笙同样点头,露出一丝微笑,二人遂各奔住所,就此安寝不提。

次日辰初二刻,玉锦笙鲜衣长冠,腰间佩剑,二次途径宽大的汉白玉石阶,行至昨晚与玉锦芸分别之处,今日沿途可见大小官员共计52名列立两厢,均投以敬慕而期待的目光。玉锦笙再次登上那山形建筑通往顶峰的狭长小径,此路蜿蜒曲折,总长约达万米,昨晚攀登时尚且畅通无阻,然而今日,方攀上百余米高处,便见一人凌空而来,不容分说,持剑疾攻。乍看此人无论装束、身形、样貌均与玉锦笙高度近似,唯独手中并无白纸扇,而是如玉锦芸般,使一对白玉汉剑,只是剑身并无红蓝长线,亦无彩色旋钮,相对朴素些。再观玉锦笙,似是早有准备,取腰间松纹古剑架住对方右手之剑的同时,撒出为数不多的几枚机械杏仁,“叮、叮、叮”连声,短暂的阻止了对方的攻势,玉锦笙随即乘隙纵起,下落之时,仍不偏不倚的踏在那条宽不足一尺,仅供一人行走的蜿蜒小径上,但此番较之先前,依然上升三丈开外,方才那突袭之人虽知阻击失败,但眼见玉锦笙攀至高处,却也并未追击,而是升至低空,御风飘行而去。

此后玉锦笙又行数十丈,此番只因道路曲折迂回,故而攀升之距颇为有限,便在他行至一段道路转折之处,忽闻似有轻微的破空之声,回首间只见三根火柴般大小的木签袭来,玉锦笙未敢轻视,避过一支木签,并将纸扇收起,与第二支木签微微一触,将之反向击飞,并触控一枚机械杏仁与第三支木签正面相迎,随即只听“咚”的一声炸响,以那木签为中心,方圆二尺之内,火花迸溅。二次化解危机的玉锦笙不敢耽搁,转过曲折道路,继续着向上攀缘的任务,又行出七十余丈,只见一人凌空飘行而来,立于前方,这是一名气质温婉,中上等身材的女子,约莫二十上下的年纪,穿一身相对朴素的月白色及地长裙,面色如皓月,挽起一个不甚宽广的扇形发髻,周身不着多余饰品,更无胭脂水粉的气息,手中亦无利刃,身后具一件银色披风。此刻这女子立于玉锦笙之前,开口轻缓地吟诵了一句:“无为治神州,礼乐当择守。”玉锦笙随之对道:“富国强兵近在酒肆阁楼。”那女子停顿片刻,又道:“镇国抚民生,运筹知乾坤。”玉锦笙对曰:“连结百万众,始有汉风雄。”女子点头的同时,再次吟诵出两句:“列国征伐终止沸,唯愿再无战事累。”玉锦笙则答:“霸王道尽千行泪,高祖岂书百年威。”女子继而复吟:“问世间,何悠悠,采故事于众生口。”“写下百家名仕的风流。”随着玉锦笙道出此句,那女子躬身一礼道:“兄之才数倍于我,今相逢受益颇深。”她声线始终轻柔舒缓,与面貌装束相配,颇有仙子之感。语毕,她缓缓升空,飞往西北,渐渐消失于视野之中。

此后玉锦笙攀登这座山形建筑的途中,多有阻拦之人,长则间隔百丈,短则三十余丈,必有一道需要闯过的“关卡”,或文或武,更有暗中狙击者,玉锦笙每逢武斗时,多是闪躲规避,亦或化解对方的招式,从不与之缠斗;若遇文试,多是吟诗作赋,内容不外乎评百家争鸣的利弊、楚汉争雄的历程、安汉兴刘的名臣等,引经据典的同时恰好稍作休息,偶有询问其对于某一政策的见解,他却也可张口即出,半载居于大清,使得他相较于此地众人了解了更多的历史事件,有时对同一事件亦可道出截然不同的论点。一言蔽之,此程虽是不易,但终归不足以将他击倒,多言不再赘述。

却说他将临终点之时,已过“关卡”数十,忽见这些日来相较而言最为熟悉的一道身影立于前路,玉锦芸双手持剑,交于一处,见他到来,只简略说了句:“数月承恩,患难与共,今不再阻。”她此言虽有感激之意,但声线却仍显冷硬,有些中性的意味,应是多年习惯所致,便如部分女篮选手。玉锦芸语毕,自行飞离,让出道路,此后仅剩二十余丈之距,且畅通无阻,片刻后,玉锦笙已然立于昨晚所入房屋的门前,报了声:“儿告进。”

话音刚落,便听见玉呤珹满意的笑声,而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