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八章 好起来了(1 / 2)

姜士信在于得水来了之后,也表现的十分积极。

首先,他在海参崴建立了将军府,并在移民中招募了三千兵士,作为守卫海参崴城的基本力量。另外,李景孝根据陈长生的意思,还从自己海军中拨了几条近海战舰和两条大型运输舰建立了北海舰队。舰队官兵一共五百余人。舰队基地设在海参崴,由黑龙江将军指挥。保护海参崴城以及沿海周边一线的安全。

这样,姜士信在海参崴的军力就达到了三千五百余人。

姜士信将这三千新兵分配给手下六名将校训练并指挥。

和孙龙江的驻屯军不同,这三千戍卫部队无论从武器装备和待遇都和大凉正规军靠拢。

之前,大凉运往海参崴的物资也都优先供这些部队使用。

等到孙龙江的部队,待遇则差了太多。

这也是姜士信刻意为之,他不想让孙龙江变得太强,因为这小子根本不听自己的指挥,还私自越级和总督于得水接触。

姜士信是一直想整治孙龙江。

所以无论军饷还是装备,都克扣他的,不给他好的,就让他在军屯那边自生自灭。

此时的孙龙江,并没有因此被困难吓倒。

反倒和当地的移民打成了一片。

除了盖房子安置移民之外,孙龙江所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食物问题。

他军营里的士兵倒是不会饿肚子。但民屯的移民可就难了。姜士信把他们赶出海参崴的时候,并没有给他们发放足够的安家物资。

所以,这些移民到了民屯之后,食物匮乏,饥不饱腹。在这种寒冷天气下,就是想挖野菜都挖不到。

移民们叫苦不迭,纷纷堵在孙龙江的大营门前求帮助。

孙龙江虽然收纳了一部分移民作为军营服务人员,供给一些吃的,但他手头那点军粮,的确没能力把这四千多人都喂饱。

“各连,把擅长打猎的都集中起来。”

孙龙江一声令下,从部下找来了一百多个有捕猎经验的人,组成了捕猎队。

因为他发现,树林子里的野物很多,什么獐狍野鹿,狐狸獾子都有,这些动物从来没见过人,所以也不怕人。时不常就来营地附近转,探着脑袋看新鲜。

孙龙江给这支捕猎队配备了钢枪和弓弩。命自己的亲信做领队,骑着战马到附近丛林中去狩猎。

能用弓箭射杀的就用弓箭,太远的就用枪打。

孙龙江的意思,这样不仅能打到野物解决食物危机,也能锻炼部队的射击和追捕能力。

让他没想到的是,大东北的资源太丰厚了。第一日就打到了三只野鹿和几十只野兔。

但这些肉食也不够好几千人分食。

那些来自东瀛郡的新兵叽里咕噜给孙龙江出主意。说海里有鱼,可以派他们去捕鱼。

他们在家乡的时候,就是靠海吃饭,抓鱼吃。

孙龙江一想,这也是一个好主意。

但去海那边太远,而且他们也没有船。自己的营地就靠着河,抓河鱼吃也一样。

但这些东瀛人不知道如何捕捉冰冻的河里的鱼。

好在孙龙江的手下有从辽阳过来的,说这不简单吗,把冰刨开,就能抓鱼了。

于是孙龙江又让那个手下带着几十个东瀛新兵去河里冬捕。

结果刚把冰层刨开,尺把长的大鱼就往外蹦。

用网兜捞出来,往冰面上一扔,一下子就冻成了鱼棒槌。

之前东北有句民谣,“棒打獐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就是形容东北地区的富足的。

不仅孙龙江的兵捕鱼打猎,那些新移民见了,也都来了精神,自发的上山打猎,下河抓鱼。

也幸亏黑龙江这个地界资源丰富,一时间也满足了这些人对食物的需求。

不仅是肉类,那些皮毛也被加工成衣服被褥,供那些移民取暖。暂时解决了他们的吃饭和穿衣问题。

当然,那些移民为了感激孙龙江,把那些最好的皮毛,比如紫貂,白狐皮等都献给了孙龙江。

孙龙江也不客气,全盘收下。

他不是自己留着用,他是准备用这些好皮子去海参崴换东西,再发给这些移民。

这样打了一个星期,军屯附近的那些动物很快就全被抄家灭族了。

孙龙江不得不让捕猎队骑着马,到更远处去围猎。

这也是他的想法,借助这种围猎行动,巡视军屯周边的情况,发现并防止扶余人悄咪咪靠近并进攻他们。

毕竟,他这一千来号人马,还没有经历过战阵,真要打起仗来,能不能保护自己和民屯的老百姓,孙龙江心里还是个未知数。

除了自力更生,打猎捕鱼养活自己之外,孙龙江也借着这种活动,了解了军屯附近大片的地区。

让他惊讶的是,这片地区并不是无人区。而是有人类活动。

他和他的手下就看到过猎人搭建的窝棚和捕猎时马踏的足迹。但这些痕迹看起来都是很久之前留下的,很多窝棚很久都没有人来过了。

不过,这也可以确定,这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