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 欣欣向荣(1 / 2)

经过了数月大战,陈长生不但没给打趴下,反而自己的国土面积快速膨胀了七八倍,拥有十二个州,人口也达到了百万级别,而且通过这次战斗,还收获了李广利和李牧两枚将星,精锐部队近十万。

在中亚,可是妥妥的大哥大了。

但熟知上下五千年历史的陈长生深知,中亚地区起起伏伏,期间出的所有政权没有一个是成大气候的。

这是因为,河西地区身处大陆腹地,四处都是高山峻岭,沙漠戈壁,交通不便,土地贫瘠,并不适合农耕。没有发达的农业,就没有大量集中的人口。

一个个小部落和城邦之国,就像一盘散沙,稍遇风雨,就会四处滚落。这种现象就在几千年后,也没有得到彻底解决。直到有了飞机和铁路,情况才算好转。

可是他没有时间,也没有实力去修那些高科技的东西。

要想屹立于这颗蓝星立于不败之地,东方那片沃土必须要争!

陈长生清楚,这个世界就是弱肉强食的世界,只要实力够,西域那些小国早晚会臣服!就让他们先蹦跶几天吧!

因此,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他并没有急于向西去开疆拓土,而是将视线转向了凉州和朔方。

在那里,因为匈奴的践踏,已经是一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状态。而大梁军则被压制在大梁京畿周边的关口要隘。因为匈奴王子乌大维正全力攻击山西大同,大梁皇帝

亓无忌为了避免两线作战,左右受敌,所以一直对西北的大凉军隐忍不发。

这个时候,也是他吞并这两州的最好时机。

他一方面让邢亮和聂胜招兵买马,大力扩张自己的军力,防止亓无忌忽然北上抢回这两州,一方面派人组织解放区的当地百姓屯田,恢复生产,稳定人口,又从大凉输出大量物资,去支援这两地的百姓。并在当地百姓实施各项优惠政策,让两地人对大凉有认同感。

这个时期,什么插秧机,耕地犁具,播种机,脱粒机等适合大农业生产的机具,都在陈长生的概念性的设计和指导下,被新城的机械厂造了出来。

随着这些划时代的农用机械在大凉各地广泛应用,农业生产效率得到大大提高。

举个例子,大梁百姓一家五个壮劳力能耕种五十亩土地,而在大凉国,这些人工利用新型机械就能种二百亩甚至更多,而且经过深耕的土地产量更高,损耗率更低。

河西和西北三郡,俨然成了大凉国的粮仓,所产的粮食源源不绝的供应给羌地和西域各州。而凉州和朔方,特别是在河套地区,大片无主的荒地也被重新开垦并被种植,用来保障军需之外,也让当地的人手里有了余粮。

在工业上,金昌的镍矿也被开发并冶炼了出来。

在玉泉,陈长生还找到了石油。

虽然这种偶然露出地面浅层的石油暂时无法大规模提炼出汽油煤油和

柴油等成品,但这种被当地老百姓称作“火油”的矿物质还是有相当大的用处的。最起码用来当燃料,就可以节省大量的煤炭。

除了工农业开发,陈长生还利用大批涌入的外来人口在张掖筑城,准备在这里建立帝国的都城——新京。

这种大规模的基建工程也消化了数以万计的外来人口,让大凉不至于受到大量外来人口的冲击。

这一系列措施,让大凉国迅速稳定并高速发展起来。

在新城,和早已成型的武威、定边等城市,来自各地的人在街上摩肩擦踵,因为按照大凉的法令,西域新设各州的人可以在整个大凉疆域内自由通行和居住,很多西域人都搬到了更加湿润和富饶的河西地区来生活。

所以,在这里就能看到市民们穿着各种式样的衣服,脸上挂着满足的笑容在沿街商铺购物,各种小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来自中原的馒头,烤烧饼,麦芽糖人儿,来自西域的烤羊肉串,葡萄干,来自北方的奶酪,马奶酒,牛肉干应有尽有。

从他们的神情上根本看不出这个国家的另一端,正发生着战争。

有人口就有生产力,就会带活经济,而经济活动频繁就会带来大量的税收。

根据王之涣的统计,大凉国在接纳了西羌和西域各州的归属之后,财政上不但没有被这些地区拖垮,整个国家的GDP反倒在一年内上升了两百个百分点。

也就是说

,一加一等于三了。

这种经济井喷式的发展也给大凉国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因为陈长生不缺钱,也不攒钱,他盖的宫殿是国家的象征,里面的内饰很多都是他自己掏钱或从仓库里拿材料装修的。

他这种习惯和作风也传输到管理层,至少在河西,不管多大的官,都没有敢贪污私占的,除了陈长生给他们开得工资高,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只要被他抓到下场比较惨。

所以这些财富大多数都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了。

在凉州和朔方等解放区,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从之前三天饿八顿变成一日两餐,而且每星期都会从官家领取到派发的肉类,用来补充他们的体能。而食盐和大型农用机具,则是官家派发的,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