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章(2 / 3)

姐这是心疼她们一家,尤其是慧娘和虎子,比山里同龄的闺女和小子,瞧着是又矮又瘦。

慧娘听完阿爹和阿娘的对话后,开口说道:“阿爹阿娘,我们搬家的时候给大姨家留一袋粮食可好?”

慧娘也是进山了才知道,由于山路难行且路途遥远,每年秋收后山里人都会下山换取明年一年的粮食,现在算来山里人的存粮应该不是很多了。

宋大年和赵氏对视一眼,都是一脸欣慰。

即便慧娘不提,他们也会留下一袋粮食给大姐家。

既然孩子这么懂事,当爹娘的肯定要夸赞一番。

赵氏赞道:“好闺女,你大姨没白疼你!”

慧娘咧嘴笑道:“那我们现在就回去搬行李?”

“走,随便问问你大姨这附近哪里有黄泥。”赵氏牵着慧娘的手往洞口走去。

……

走到大姨家的山洞门口,慧娘瞧着只有虎子一个人在外面守着,猜想青河多半是嫌无聊了待不住了。

她倒不意外虎子会在外面乖乖守着,因为虎子从小都是这么听话。

慧娘上前摸了摸虎子的头,问道:“困不困?”

“不困,阿姐,我把小鸟都赶跑了!”虎子兴奋地说道。

“阿弟,真棒!”慧娘夸道。

虎子发现阿姐好像特别高兴,一脸期待地问道:“阿姐,你又捡到野鸡蛋了?”

慧娘轻轻掐了一把虎子的脸蛋,说道:“我是带阿爹去瞧我们的新家,又不是去山里,哪来的野鸡蛋。”

“好吧~”虎子想着前日吃到的野鸡蛋,不由自主地咽了咽口水。

赵氏瞧见宋大年有些不解,失笑道:“自从前日慧娘在山里捡到了几个野鸡蛋,虎子现在就巴巴地盼着她阿姐每天都能捡到野鸡蛋。”

宋大年摸着虎子的头,信誓旦旦地说:“等阿爹进山了,天天给你找野鸡蛋。”

“妹夫,这野鸡蛋可不好找。”赵阿秀笑着走了出来。

“就知道吹嘘,捡不到野鸡蛋,看虎子不找你闹。”赵氏嗔怪道。

虎子还来不及高兴,阿爹的大话就被戳破了,看来还是阿姐靠谱。

宋大年本来也只是安慰一下虎子,这下被戳破了,只好摸了摸鼻子嘿嘿笑着。

“山洞怎么样?”赵阿秀问宋大年。

“特别好,劳大姐和徐叔费心了。”宋大年感激道。

“就是离村子中心远了些。”赵阿秀还是有些遗憾。

赵氏拉着赵阿秀的手往洞里走去,边走边安慰道:“大姐,都在一个村子里,我们每天都能见到。”

随后略微迟疑说道:“大姐,我和当家的商量好了,我们打算等会儿就搬过去。”

赵氏说完有些心虚地看着大姐,毕竟之前答应了大姐等灶修好再搬的。

赵阿秀惊讶道:“怎么这么着急,灶台都没修好,你们搬过去要怎么做饭?”

宋大年解释道:“灶台明日一天就能修砌好,我想着早点搬过去安顿好,后面也能安心跟着姐夫一块下山买粮。”

赵氏也说道:“我们可以在洞外用石头简单搭个灶,应付几顿饭是没问题的。”

“不能等灶台弄好了,再搬过去吗?”赵阿秀这几日天天和小妹、慧娘还有虎子待在一块,一下子又要分开了,她还真有些不舍。要不是家里没有多余的山洞,她都想让大家住一块了。

赵氏继续说道:“大姐,我们也是担心过几日再搬家的话会不方便。”毕竟她们选择将山外的情况满了几日,赵氏始终有些心虚。

赵氏没说完的话,赵阿秀也明白了,担心今晚村里人知道山外的情形后,后面再搬家,容易招人瞩目。

赵阿秀也想通了,“那等会儿让你姐夫带着孩子们一块去搬家。”

看来洞外的野菜和果干只有等晒干了,再给小妹她们拿过去了,现在带过去也没地方晒。

见大姨同意了,慧娘这才出声:“大姨,我们还要一块进山挖野菜呢,日后天天都能见着。”

赵阿秀双手捧着慧娘的脸,又一把紧紧抱住慧娘,不舍道:“乖乖,大姨最是舍不得你了。”

慧娘赶紧示意阿爹救救她。

宋大年连忙问道:“大姐,你可知这附近哪里有黄泥?”

“河对岸的山上就有黄泥,村里人都在那挖的。”赵阿秀放开慧娘接着又说,“过了木桥一直往西走,大概走一里路的样子,那里有一片竹林,穿过竹林就到了。”

“算了,明日我一块去。”赵阿秀不放心道。

宋大年连忙谢绝道:“不用劳烦大姐了,我一个人去就行。”

“大年,一个人要去哪儿?”徐大山走了进来,手里还擦拭着弓箭。

赵阿秀开口说道:“小妹她们打算等会儿就搬过去,大年明日去挖黄泥来修灶台。”

柱子见宋家决定今日就搬家,他也十分意动,反正他只有几个包袱,干脆今日他也搬。

徐大山想了一会儿说道:“现在搬过去也好,往后也更方便行事。”

徐大山对小姨子